close

第二次編寫,重整一下網路跟書籍資料
角蛙,英文叫做Horned frog,也就是有角的蛙類,南美角蛙依種類細分如下↓↓↓↓
鐘角蛙 Ceratophrys ornata(珍珠角蛙)
阿根廷角蛙 Ceratophrys cranwelli
蘇利南角蛙 Ceratophrys cornuta(霸王角蛙)
巴西角蛙 Ceratophrys aurita
哥倫比亞角蛙 Ceratophrys calcarata
祕魯角蛙 Ceratophrys stolzmanni
草原角蛙 Ceratophrys joazeirensis
厄瓜多角蛙 Ceratophrys testudo


市售的綠角蛙及黃金角蛙多為鐘角蛙與阿根廷角蛙的人工雜交種,不過個體外型比較偏像阿根廷角蛙,也因為雜交的關係產生出許多變異的個體,而蝴蝶角蛙(夢幻角蛙)是蘇利南角蛙與阿根廷角蛙的人工雜交種,保留了蘇利南角蛙的外表,不過下巴的一片黑的特色就變成了阿根廷角蛙的黑條紋。

南美角蛙是市場上流通普遍的兩棲類,屬於細趾蟾科,成蛙身長大約10-20CM(依品種公母不同大小也有差異),可重達500公克,生體顏色由斑點、條紋和斑塊組合成,會叫做角蛙是因為頭上長有角狀突起的眼瞼構造而得名,公蛙的下巴會有紋路而且較鬆垮,前肢的拇指會長出止滑的肉墊(因為南美角蛙的腳趾無吸盤的構造,因而產生這種特殊的構造於繁殖期間能抓緊母蛙的背部),母蛙下巴紋路較淡甚至沒有,體型也比公蛙大,原生種分布在南美洲各地,且生長區域幾乎沒有重疊,因此品系間雜交較少,但在人工繁殖的環境下為了求量及品種改良,市面上也有不少雜交品種,如蝴蝶角蛙。

在野外,南美角蛙不太喜歡活動,但對吃東西卻相當積極,靠身體的顏色及紋路做掩飾,等待獵物從眼前經過後一口吞下,屬於肉食性蛙類,主食是昆蟲以及體型與其差不多大的小型哺乳類,另外,同類間也有互食的行為(蝌蚪型態就會有此行為)。

在溫度過高或低的時候,會進行夏眠或冬眠,在進行休眠前,阿根廷角蛙會將身體埋入土中,然後分泌一曾保護皮將自己包覆起來,一方面留住水份,一方面幫助呼吸,休眠完畢甦醒過來的阿根廷角蛙會用前腳及後腳將保護皮剝開,用嘴巴把皮拉扯下來,過程中有些就會順便把皮吃下去充飢。

環境佈置上需要潮溼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淺水加一塊海綿或是能吸水保水的物質,忌用砂石當基底(石子不像土那麼好消化及排出),幼蛙每2-3天餵食一次,直到長至4cm以上或18個月後,即可每10-14天才餵食。

在自然環境下,乾旱期間南美角蛙會進行夏眠一直到雨季來臨才會爬出來開始繁殖,一次可產下12-35個卵塊附著在水草上,大約2000-4000顆卵。


市面上常見的黃金角蛙


阿根廷角蛙


鐘角蛙


蘇利南角蛙


巴西角蛙


哥倫比亞角蛙


祕魯角蛙


草原角蛙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ornedfrog 的頭像
    hornedfrog

    在角蛙堆裡呼喊"幹"

    hornedfr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